湖南法治報訊(全媒體記者 王薇 通訊員 羅麗芳)為深化一站式訴訟服務體系建設,2025年以來,株洲蘆淞區(qū)法院在訴訟服務中心設立志愿服務窗口,與本地高校建立聯動機制,選派法學專業(yè)在校大學生駐窗開展志愿服務,取得良好成效。
志愿者每日駐守窗口,為當事人提供起訴狀填寫指導、材料初審、流程指引等基礎服務。參與案件初步篩選分流,針對事實清楚、爭議較小的案件,精準引導至速裁調解團隊,形成青春志愿導訴+特邀專家調解的糾紛化解快車道。
4年貨款糾紛當場達成調解協議 某燈具供應商何某表示:“原以為要打幾個月官司,沒想到當天就拿到錢了,非常感謝調解員的幫助!”
近日,何某因追討被拖欠4年的1萬元貨款來到法院。大學生志愿者小蘇發(fā)現該案事實清楚、證據完整,立即啟動綠色通道。一方面指導何某規(guī)范填寫要素式起訴狀,同步完成證據材料分。另一方面聯系調解團隊提前介入。
調解員通過電話聯系被告后,組織雙方視頻調解,僅用十幾分鐘就促使達成還款協議,被告當場通過微信轉賬支付了部分貨款。被告暫時經濟困難,調解協議約定剩余貨款10天內結清,調解員楊霞持續(xù)關注調解協議實際履行情況,直至被告付清貨款。
雙向成長的法治實踐平臺 “在幫助當事人整理證據時,真切感受到書本上的訴訟請求4個字承載著老百姓沉甸甸的期待。”志愿者賓同學表示。
志愿者窗口今年1月運行以來,已有駐窗大學生6人,接待群眾200余人次,分流調解案件100余件。大學生志愿者既為當事人提供有溫度的訴訟服務,又在實踐中深化了法律專業(yè)知識。
下一步,蘆淞區(qū)法院將加強志愿者崗前培訓力度,確保服務專業(yè)度,繼續(xù)拓展志愿服務內涵,讓青春朝氣與司法溫情同步釋放在司法為民第一線,用心書寫新時代“楓橋經驗”的生動答卷。
責編:劉惠明
一審:曾金春
二審:伏志勇
三審:萬朝暉
來源:湖南法治報